近日,因反对垃圾焚烧项目选址,浙江杭州发生规模性群众聚集事件。其实,类似事件在国内外都时有发生,民众对于垃圾焚烧的质疑也并非毫无根据。如果垃圾焚烧势在必行,那么通过垃圾分类实现源头减量和回收应是焚烧的前提。
对垃圾进行细致分类可以循环利用可回收垃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2011年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垃圾回收率达到82.6%。
垃圾分类可以分选出垃圾中可回收再利用的组分,如纸张、金属、玻璃和硬塑料(聚氯乙烯)等;同时也可以将不宜入炉焚烧尘土、砖头、瓦块和石头等分选出来单独填埋或作建筑材料;还可将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分选出来作为堆肥原料;最后再将其它可燃物料入炉燃烧,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德国的垃圾回收利用率居欧洲第一,德国巴伐利亚州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巴伐利亚州共处理了5580万吨垃圾,其中,82.6%即4610万吨的垃圾经过处理后回收再利用。
垃圾分类可以极大地减少垃圾焚烧总量,从源头上减轻焚烧垃圾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做得好,一些国家的垃圾焚烧厂几乎没有垃圾需要焚烧。
垃圾分类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用于焚烧的垃圾总量。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在全国大力推广垃圾焚烧,焚烧厂的数量一度占到全球的70%,60%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焚烧处理。然而到90年代,日本大气中测得的二噁英水平达到了其他工业国家的10倍,空气与土壤中的二噁英含量均严重超标。于是日本转变了垃圾处理的思路,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通过以个人与家庭为单位,实行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减少垃圾。2008年,东京的垃圾年产量相比20年前减少了一半,而这也导致东京的25座垃圾焚烧厂中有10座因无垃圾可烧而关闭。
在丹麦、瑞典等国,分类回收垃圾达到了垃圾总量的80%至90%。在德国,由于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比较好,一些垃圾焚烧厂也基本没有垃圾需要焚烧。
垃圾分类之后再焚烧还有助于从多个环节控制致癌物质二噁英的生成和排放,如减少其产生的必要条件氯元素以及重金属等催化剂。
垃圾焚烧带来的二噁英排放常常是垃圾处理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有“世纪之毒”之称的二噁英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二噁英的毒性比砒霜大1万倍,注入人体35μg即可致死。实验证明二噁英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长久驻留,可以损害多种器官和系统,并可透过间接的生理途径致癌。 二噁英除了具有致癌毒性,还具有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威胁后代的健康。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化学品处1999年的报告,在全球范围内,焚烧炉是产生二噁英的主要来源。
焚烧垃圾产生二噁英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氯元素。人们的生活用品中的废塑、漂白纤维、餐厨残留、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等均存在一定的氯源。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氯苯、钠盐、钾盐等都是产生二噁英的“元凶”。此外,垃圾中含有的重金属、铜、铁、铝、及游离碘都是生成二噁英的催化剂。所以垃圾焚烧前应进行分类,减少含氯物质和重金属混入,特别是含铜和易挥发的低沸点重金属,这样既减少了垃圾自带的二噁英类物质,也能减少促进二噁英生成的催化剂。
理论上,当焚烧温度达到850摄氏度以上,并使烟气在炉内停留2秒以上,就可使二噁英得到完全分解,继而极大减少二噁英的生成和排放。然而焚烧过程中存在低温、中温、高温,启炉、熄炉周而复始。在炉温变化的过程中,不但会产生二噁英而且还有可能使已分解的二噁英再生。焚烧不分类的混合垃圾使焚烧温度变得难以控制因而对二噁英生成的控制能力也大大下降。
垃圾分类还可以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节约焚烧垃圾使用的资源并减少对设备的损耗。
垃圾未经分类就进行焚烧还使垃圾处理的成本大幅提高。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中,厨余类有机垃圾组分较多,厨余含水率基本决定了垃圾的含水量。垃圾含水率高,粘连性强,使得垃圾焚烧厂对垃圾的机械分选以及其他预处理非常困难。同时,水分含量高使得垃圾的热值降低,无法实现自行燃烧,必须添加高热值的煤炭等辅助燃料。研究表明,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平均含水率超过50%,平均低位热值仅为4000kJ/kg,无法达到焚烧炉燃料低位热值6000kJ/kg的标准,而日本分类收集的城市生活垃圾热值能达7000kJ/kg以上,焚烧稳定。此外,未经分类的垃圾既有塑料、纸等可燃物,也包括玻璃、金属等不可燃物,焚烧过程中容易出现结块、堵炉、燃烬率低甚至熄火停炉等事故,对设备的损耗巨大,无形中也增加了垃圾处理的成本。
无论是从资源利用还是从减少污染的角度,进行垃圾分类,实现源头减量和回收都应是进行垃圾焚烧的前提。
文章部分内容参考:
WHO官方网站
王煦:《科教兴业:垃圾焚烧与二噁英控制的新探索》
相关阅读
发现者:细致到“严苛”的日本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