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发现者专题,请关注网易探索频道。[详细]
在过去数十年间,城市化现象急速发展,导致各个贫民窟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出现。目前,有超过8亿人在贫民窟环境下生活,即地球上每10个人就有多于1人住在贫民窟里。贫民窟居民生活在充满暴力及罪行的地方,那里污染问题严重、卫生环境恶劣,居民亦很难得到医疗护理及相关援助。编辑/陈雅娟 @Francesco ZIZOLA
无孔不入的污染和骯脏的生活环境,使得贫民窟居民长期处于脆弱状态。在孟加拉首都达卡,由于高速发展的黄麻产业和服装业,给郊区的坎兰格查半岛带来堆积成山的垃圾、污水横流的河道。@Wayne Zeng
这个人口超过1,480万的城市容纳着50多个贫民窟,其中面积仅3平方公里的坎兰格查半岛便住有40万人。图为半岛居民将由竹子和铁板搭成的房屋建在低洼地区的柱子之上。@Stanley GREENE
这个半岛以往是达卡市的垃圾倾卸区,然而最近数十年,愈来愈多人开始在这里生活,而附近工厂的有毒废料则直接排入他们赖以生存的贝里甘加河里。图为当地居民在河上洗澡洗衣,这已被污染的水质则致他们患上腹泻和皮肤病的几率大增。@Stanley GREENE
虽然有不少市集和商店售卖食物,但家长负担能力有限,儿童经常不定时进食,并依靠低营养食物为生,以致52%儿童长期营养不良。此外,当地家庭大多在挤迫的环境生活,甚至10人同住1个房间。图为当地居民十几人甚至数十人的挤在狭小房屋内。@Wayne Zeng
在人口稠密、卫生环境恶劣和缺乏医疗设施的贫民窟内,任何恶劣天气或爆发霍乱等疾病都可带来毁灭性影响。图为无国界医生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贫民窟开展流动诊所服务、提供清洁饮用水和分发救援物资,以防止疾病蔓延,确保最基本的生活水平。@Heru KOERNIAWAN
2010年巴基斯坦遭洪水侵袭,约10万人逃到该国最大最富庶的城市卡拉奇,政府及社区组织仅提供了近10个月的援助,以致逃难者很快便要为栖身处、饮用水和药物等基本需要挣扎。图为救援人员使用“营养状况量度尺”为儿童进行检测,若结果显示为红色,则表示儿童已患上严重营养不良。@Heru KOERNIAWAN
这个难民营地因旁边的卡通要道而被称作“超级高速公路”贫民窟,那里延绵着几公里的破旧帐篷,四处都是灰尘和热气,居民每天都能听到车来车往的嘈杂噪音。图为今年四岁的法尔扎纳和母亲、妹妹一起,到诊所接受检查和领取补充食品。@Alixandra FAZZINA
在这个城市,有50%居民生活在拥挤、不卫生而又难以获得饮用水和医疗护理的环境中,成为传染病的温床。图为小女孩在废水中找到一个塞满垃圾的汽油桶,并尝试把它清理干净使用。@Alixandra FAZZINA
对贫民窟居民而言,由乡村迁往城市不仅是环境的改变,当中还包括学习新的生活模式,以及离开以往安全而有归属感的社会结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西南方的基贝拉是一个不规则延伸的贫民窟,被政府视为“非正式安置”,没有任何公共饮用水、卫生设施、教育、基建或医疗护理提供。图为贫民窟孩子在狭窄、泥泞的街道上玩耍。@Bruno DECOCK
基贝拉极度拥挤,大多数房屋都没有厕所,居民白天要到外面的公厕。但到了晚上,由于治安欠佳,居民不敢前往公厕,于是发明了“飞行厕所”,在袋子里排便后扔到屋外。图为无国界医生的诊所为暴力受害者提供免费治疗。@Charlie DAILEY
由于环境卫生极其恶劣,因此基贝拉居民的60%疾病都与环境卫生有关。尤其当地妇女因生孩子而死亡的数目是肯尼亚其他地方的2倍。图为该贫民窟的街头,烈日下尘土飞扬,但大雨过后则会变成一片泥泞,而当地人就挤身在这样由波纹铁皮搭建的棚屋内。@Francesco ZIZOLA
贫民窟的居民往往发现自己在一个有更多暴力和罪行的地方,适应着贫穷的生活,并遭到边缘化和歧视。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的贫民窟里,居住着大批来自津巴布韦和莱索托等地的入境者,而南非政府的处理方法是将没有证件的入境者赶上街头或驱逐出境。图为一名来自莱索托的入境者在贫民窟大厦里演奏传统乐器。@Pep BONET
这些入境者原想到约翰内斯堡寻找新机会,但很多人最后却活在罪行、剥削、边缘化、暴力和排外问题中。恐惧永无休止,不断害怕被赶出街头或驱逐出境。因此,他们总是隐藏在废弃的高楼大厦内,或者是栖息在区内的教堂里,不为外人所见。@Robin UTRECHT
其中一栋这样的大厦现在被称为“黑暗之城”,是约翰内斯堡最古老城镇的地标,即使是在城市经济蓬勃之际,仍然没有清洁饮用水和电力供应。图为一位贫民窟居民正在制作枕头出售谋生。@Pep BONET
该贫民窟38%居民需要与超过200人共用一个水龙头,71%居民需要与超过20人共用一个厕所,并且85%居民居住的空间少于3.5平方米。可见,来到南非的津巴布韦入境者要谋求生计并不容易。@Austin ANDREWS
除了卫生环境恶劣、缺乏公共设施、不易谋求生计外,贫民窟里的妇女、儿童及非法入境者还要面对更大的风险。在海地的马蒂斯桑贫民窟内,容纳了30多万居民。自90年代人口激增以来,变得愈来愈拥挤,当地组织由囤积武器并演变成黑帮,性暴力和家庭暴力的循环亦因此出现,甚至有23%的死者死于暴力冲突。@Jon LOWENSTEIN
自2010年大地震后,无家可归的人口激增,当中很多人无法获得医疗护理,因为他们未能负担海地私营医疗系统的费用。近几年,无国界医生是该地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机构之一,向市内居民提供免费的妇产科、紧急和创伤治疗。图为无国界医生在当地开设霍乱治疗中心。@Jon LOWENSTEIN
另外,性暴力一直是当地严重问题,当局直至2005年才将强暴列为刑事罪行。仅2010年,无国界医生就在当地的紧急医疗中心接收到150宗强暴个案,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受害者往往因害怕遭到报复而不愿意求医或报案。图为当地居民尚塔莉(化名)在住所附近的空地被强暴后,接受心理医生辅导。@Jon LOWENSTEIN
德里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说:“要消灭贫民窟,必须首先回到其产生的原因上。贫民窟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逐渐形成的。现在为了消灭贫民窟,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农村经济、平衡城乡差别。”也就是说,贫民窟不是一夜间形成的,使其消亡也需要马拉松式的努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