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在完成对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52名乘客的救援任务之后,中国“雪龙”号科考船也遭遇到了浮冰围困,目前“雪龙”号在原地待命。美国“北极星号”破冰船5日将从澳大利亚出发赴南极帮助“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以及“雪龙”号破冰船脱险。事实上,“雪龙”号并非专业的破冰船,破冰能力也并不出众。
专业破冰船是专门用于在冰面上开辟航道的特种船舶,需要具备坚硬船体和强大动力。
一般而言,专业破冰船要达到至少三个条件:能够在南极或北极的重海冰区域航行;抗冰性足以承受陆缘冰,装机功率至少达到1万马力。此外,破冰船的长宽比例同一般海船大不一样,纵向短,横向宽,这样可以辟开较宽的航道。破冰船船头外壳用高强度的厚钢板制成,内部由密集的型钢构件支撑,船身吃水线部位用抗撞击的合金钢加固。
作为极地科考船的“雪龙”号虽然具有一定破冰能力,但远未达到专业破冰船的水平。
“雪龙”号极地科考船是中国现役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它是在从乌克兰进口的破冰船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自1994年服役以来,已完成多次南极航行。“雪龙”号长167米,宽22.6米,型深13.5米,续航力19000海里,能以1.5节航速连续破冰1.2米(含0.2米雪)前行。国家海洋局极地办主任曲探宙指出,“雪龙”号作为科学考察船,虽然具备一定的破冰能力,但在船舶的设计、船体的结构和船舶的动力方面并未达到专业破冰船的水平,因此也并没有为其他不具破冰条件的船舶开辟冰区航道的功能。
按照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2006年颁布的《极地船级要求》,抗冰等级分为七档,第1档破冰能力最强,第7档最弱,“雪龙”号破冰能力可大致划分在第6档。
IACS 于2006年颁布《极地船级要求》并持续修改,直到2010年又对船体结构进行修改。《极地船级要求》主要包括船体结构和机械装置。极地船船级使用"polar class"分类,附加标志为:PC1~PC7,表征拟驶航区的冰况,PC1为最严重冰况,如下表所示:
IACS的抗冰级别主要是针对非破冰船设置的,一般是以所在国的主流破冰船为上限。其中PC5与瑞典/芬兰级别的1A super大致相当,即要求在一米厚冰和10cm坚固冰壳的前提下以五节航行,以确保全年畅行波罗的海特别是芬兰湾。中国的“雪龙”号大约在PC6这个档次。而俄罗斯的核动力破冰船以及美国的“北极星”号破冰船约在PC2-PC3的档次。
目前只有俄罗斯拥有核动力破冰船,“北极”级核动力破冰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破冰船。
俄罗斯拥有先进的核动力破冰船,“北极”级(Arktika)破冰船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能够在北极圈内深水海域使用,最大航速21节,总功率为75000马力。船上拥有两座核反应堆,装有最新的卫星导航和数字式自动操控系统。这艘船设计有5米宽的不锈钢破冰带,航速为18节时最大破冰厚度2.8米。然而,这种破冰船主要部署在北极,对于救援地球另外一头的“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显得鞭长莫及。
即将赶赴南极的“北极星”号破冰船是美国所拥的两艘世界上最强大的非核动力破冰船之一。
“北极星”号破冰船隶属于美国海岸警卫队,它和“北极海”号从20世纪70年代起服役至今,是美国所拥有的两艘世界上最强大的非核动力破冰船。“北极星”号船体强度大,且船体和相关的内部支撑结构由耐低温性能相当强的钢制造。此外,“北极星”号船体结构的设计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船只动能破冰。“北极星”号的三个泵轴由柴电发动机或燃气轮机所驱动。柴电发动机可以提供18000马力,而燃气轮机共可提供75000马力。通过这种坚固的船体和高功率的驱动,重达13000吨的“北极星”号能够突破厚达6米的冰层,或以3节航速连续通过1.8米的厚冰。
文章部分内容参考
National Geographic
Han Yu: Icebreaker Designs using Polar Class Structural Requirements
维基百科
《科技日报》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