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行星直径1千米可造成局部灾难
不过在发现小行星带接近200年之后,到了1994年科学家才认识到木星的作用。随后,世界各地的天文台组建了一个小行星观测网。“现在能够对全部10千米的小行星进行监控,但对于小于10千米的就做不到了。”李竞说,直径1千米的小行星就将整个城市夷为平地,而如果是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将会造成物种灭绝。而我们平时所见的流星直径只有几毫米,大一些的火流星也就是黄豆粒大小。
根据报道,美国航天局初步估计,此次袭击俄罗斯的陨石直径15米,重达7000吨,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科学家认为,此次陨石坠落是自1908年通古斯卡大爆炸以来地球遭遇的最严重的陨石冲击。
而16日在地球上空通过的2012 DA14,作为迄今已知的在如此近距离上掠过地球的个头最大的小行星,如果撞向地球威力则相当于500颗广岛原子弹。
李竞表示,虽然很严重,但是公众也不应该过分担心,曾有科学家进行过估算,认为地球被10千米级的小行星撞击事件大约1亿年会发生一次,而被1千米级别的小行星撞击大约100万年会发生一次,而类似通古斯大爆炸的事件,估计几百年会发生一次。而且,由于地球70%被海洋覆盖,所以大多数陨石都落入海中。
陨石碎片揭示太阳起源
一颗陨星坠落虽然带来了灾难,但也有人因此发现了商机。一些美国专家说,陨星坠落在地面的碎块可能给那些迅速出门“淘石”的人带来一笔财富。一些当地人已经发现这一“商机”,在互联网上拍卖陨星碎块。
李竞介绍说,小行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石质的,一类是金属的。石质的小行星坠落被称为陨星,也就是陨石,而金属含量较高的小行星则被称为陨铁。6500万年前在墨西哥湾坠落被科学家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就是陨铁。他估计,此次俄罗斯坠落的小行星为石质,因为石质的陨星在坠落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爆炸而碎裂。
陨石、陨铁的之所以能卖出高价,除了比较稀有外,还因为它有独特的科学研究价值。
“以前科学家认为小行星带是由大行星碎裂形成的,但后来研究发现在木星如此之大的行星旁边根本不可能形成大的行星,小行星带其实就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就存在的一些散碎的物质,他们包含有太阳系的早期物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太阳起源。”李竞说。
(来自:中国科技网 )
延伸阅读
发现者:防御小行星撞击,人类仍力不从心
2012年5月,NASA就曾警告约有4700颗小行星可能对地球产生威胁,其中一颗一旦撞上地球,会对至少一个城市大的范围造成毁灭性打击。尽管科学家在对小行星的防御问题上不断突破陈新,但就目前看来,哪一种方式都还不足以完全有效地防御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