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起一个名为科尼2012(KONY2012)的视频火爆全球互联网,从YOUTUBE上它的观看次数到今天估计已突破5000万次,社交网站从FACEBOOK到中国的微博已经有数以百万级的转发人数。国外明星如蕾哈娜、乔治·克鲁尼、比尔·盖茨都站出来表态:要抓住科尼这个大混蛋!这条让科尼2012视频为何引发了全球人民的关注,让人人都在恨他?在转发和仇恨科尼的成千上百万人中,又有多少真正了解这个视频的主人公以及拍摄这部视频的幕后组织,又有多少人关注过权威发布的言论?
“KONY 2012”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简言之,科尼就是曾在乌干达恶名昭著的叛军“圣主抵抗军”领袖,这个队伍干了很多坏事。据联合国的数据:该组织造成约44万人的死亡、遭到绑架和抢劫以及流离失所。但该组织早被本国的政府军和美国共同击溃,几年前逃离乌干达,剩余作战人员不足500人,且一直在逃亡中度日(这一点拍摄方早已清楚)。但“KONY2012”的拍摄者“看不见的孩子”组织刻意的削弱了这些进展,有意地夸张了KONY的残暴和3万童子军归其统帅,并通过好莱坞式的制作和煽情手法让人们行动起来关注KONY。
然后,该视频就火了。互联网视频分析公司Visible Measures Corp.说,截至到2012年3月8日下午,视频观看次数已达4,470万,并有170个相关视频在网上传播。同日社交媒体分析公司PeopleBrowsr数据称推特(Twitter)用户提到KONY的次数超95万次,在推特信息中提到KONY的公众人物包括:蕾哈娜、比尔·盖茨和佛蒙特州民主党参议员莱希(Patrick Leahy)。在中国,暂未有权威机构作出过统计,但各大微博和论坛的热门话题KONY的影子始终占据热门新闻处。
自始至终都有权威表明kony一直在被追捕
但公众就是继续选择相信“靠民意kony才能绳之以法”
在“Reddit世界新闻”中统计显示:在 KONY 2012视频彻底疯狂的传播之前,就有大约300个人都曾经举报此视频为“垃圾信息”。之后,乌干达政府发表了反对的官方声明,美国政府和联合国也发表了官方声明,《卫报》甚至还专门为此做了专题报道。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止KONY 2012的继续病毒式的蔓延。更多的人硬生生地“过滤”掉了这些正确信息,选择性的相信“KONY十恶不赦,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
类似的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相信在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也有发生,当时亚马逊网对图书销售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支持奥巴马当选总统的选民在亚马逊上购买了更多的正面描写奥巴马先生的书,而不喜欢奥巴马的人则是那些批评奥巴马的书的主要买家。“KONY”中,面对着精心包装符合人权善良等“普世价值”的感人视频和相对冷冰冰的证据,更多的人都选择性的过滤掉了“不符合自己心意的”的那本“书”。
这种“选择性的相信”并不仅是助长“病毒视频”的传播或买哪本书那么简单:1997年,天文爱好者卡克·施拉梅克对海尔·波普彗星进行观察时得出了错误结果,导致“世界末日”论的产生。他在一家网站上发表言论称,一颗伴星紧紧跟随在这颗彗星之后。这家很有影响力的网站将这条消息不断夸大,并传播到全世界。之后邪教“天堂之门”利用这些谣传,声情并茂地鼓吹人们进行行动。其间不断有NASA等权威组织解释和辟谣,但信众始终坚信世界末日即将到来。在这一年的3月26日“预测”世界末日到来那天,世界末日当然没有发生;但即便这样的事实也没有证明他们“世界末日”观念的“错误”。39名信众最终选择用集体自杀来证明自己所持信念的正确,创造了自己的“世界末日”。
“选择性的相信”是种证实偏见,源自人类心理惰性
人总是更愿意去相信最容易获取或者和自己信念类似的信息。俄亥俄州立大学在2009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人们看到那些契合他们既有观点的文章时,会花比其他文章多36%的时间来阅读。可见,人们是多么“难以”相信自己不愿意相信的信息。
仅仅需要一点点暗示,就足以让人把获取的信息按不同的方向理解。在1979年,明尼苏达州大学的Mark Snyder和Nancy Cantor开展了一项研究,他们找来一些人,给他们读一本书,内容是一个叫Jane的女人在一周内的生活。Jane是研究人员虚构出的一个人物,在书中的一周里,Jane时而外向,时而内向。几天后,参与者读完了关于Jane的书,研究人员将其分为两组,其中A组被问Jane是否可以做一名图书馆管理员,而B组则需要对Jane是否适合当一名房地产经纪人给出判断。A组的参与者回忆,Jane是一名很安静的女孩,正好适合图书馆管理员这种工作;而B组的参与者则记得Jane的性格很外向,做房地产经纪人是再适合不过了。随后,研究人员又问两组参与者Jane是否还适合其他的工作,A、B两组的参与者均给出否定的答案。这个试验中,所提供的暗示的仅仅是一个职业信息,人就按照这个线索从记忆中提取了最容易相信的信息,而否定了另一面的事实。而“KONY 2012”的感召力更强,后果自然不言而喻。
在推特或微博上“顶一下”只需半秒,而了解乌干达的关键信息可能需要3分钟。不足3分钟的时间差,也足以让“懒人行动主义”大行其道。再加上视频中树立的“权威”、公众人物的表态、社交媒体的同龄人间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让每个人产生“蜂巢心理”(亦称从众),这一切借助视频传递的“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让人不得不相信,不得不行动。
“KONY 2012”能火,人类的“选择性相信”心理功不可没。
好吧,这才是Kony,文首的图是《铁血战士》电影的剧照,在“KONY 2012”的传播中,被无数网友当做了KONY的“替罪羊”,人们在没有弄清KONY是谁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传播这个事件了,这种盲目的相信和KONY的恶一样,都需要反思。